导语:凝聚观点,推动DPNP诊疗规范化、精准化。
2025年6月24日,“临床智汇—医学前沿与诊疗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汇聚了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疼痛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的诊疗进展、最新指南以及医保新政下的临床管理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促进多学科协作,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
致辞:多学科协作,共筑诊疗基石
会议伊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曾天舒教授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梅斌教授共同主持并致辞。
梅斌教授指出,神经内科临床中常遇到DPNP患者,尤其在糖化血红蛋白快速下降、血糖波动较大时,DPNP发病风险更高,因此与内分泌科、疼痛科的跨学科协作至关重要。
曾天舒教授则强调,DPNP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其复杂性需多学科联手应对,本次会议正是为促进不同专业间的经验共享与思维碰撞,为临床实践提供新视角。
专题讲课:聚焦前沿,解析诊疗要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刚教授就“美洛加巴林在DPNP患者中的诊疗探讨”展开专题分享。他指出,DPNP是糖尿病患者高发并发症,疼痛表现多样,涵盖麻木、刺痛、灼热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截肢、跌倒风险及经济负担。
袁刚教授详细解析了DPNP的发病机制,强调高血糖引发的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及离子通道异常在疾病进展中的核心作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何丹教授解读了《2024版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指南明确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级诊断标准,强调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何丹教授指出,治疗上,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等为一线推荐药物,其中美洛加巴林因高选择性作用机制,被列为DPNP治疗的A1类推荐。何丹教授还提及二线、三线治疗及非药物干预手段,为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全面指引。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保部部长曾红莉分享了“医保新政下的临床专科管理”,她指出,临床科室需通过提升住院周转率、优化病组结构、控制治疗成本等方式适应改革。
讨论环节:个性化滴定,优化诊疗路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高凌教授、武汉市汉口医院胡淑芳教授、武汉市第四医院林梅教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胡菊萍教授围绕多方面内容展开讨论。
关于DPNP诊疗,专家们一致认为多学科协作(MDT)是关键,需加强内分泌科、疼痛科、神经内科联动。针对美洛加巴林等新型药物,建议注重个体化剂量滴定,从小剂量起始逐步调整,并关注长期疗效与安全性监测。此外,专家们还探讨了疼痛评估量表的临床应用及收费路径,提出结合电生理检查等客观手段提升评估精准度。
总结
会议最后,曾天舒教授与梅斌教授共同总结。他们指出,本次会议在DPNP筛查必要性、多学科协作重要性、新型药物临床价值及医保管理策略等方面形成广泛共识。
DPNP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治需从“疾病治疗”向“全程健康管理”转变,结合患者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心理支持,提升患者长期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数据积累,推动诊疗指南的持续更新,同时促进跨学科成果转化,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医学进步。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多学科专家搭建了经验共享的桥梁,更凝聚了推动DPNP诊疗规范化、精准化的合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慢病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注入坚实动力。